苏子恒自小就常听父亲提起:“人生在世,才识若不济苍生,有何意义?”
这一句话深深植根于他心中。
如今,他站在京城的城门外,看着高耸的城墙,心中翻涌着期待与紧张。
苏子恒家在南方江州,虽是书香门第,却清贫而有志。
母亲早逝,父亲一生在乡间教书,教会他仁义与廉洁。
他自幼饱读诗书,心怀抱负,年纪轻轻己满腹才学,且胸怀家国。
大殷皇朝的科举便是他实现抱负的唯一机会。
进京赶考时,他与同乡一道相携而来,一路风尘仆仆,千里跋涉。
一路上,他目睹乡野的贫苦,时有饥荒,百姓愁眉不展,而地主豪强却富甲一方。
这种对比让苏子恒心中郁愤不己,暗下决心:若有朝一日能入朝为官,必当为民请命,整肃贪腐。
他心怀壮志,却也不免忐忑。
入城后,苏子恒随同乡去城中酒馆歇脚,打算次日去考场探访一番。
酒馆中人声鼎沸,有来自西方的才子佳人,也有达官贵人。
正当苏子恒端坐在角落默默观望时,隔壁桌一位年轻女子的身影引起了他的注意。
她穿着雅致的素色长裙,姿容清丽,神态端庄,但眉宇间似有几分淡淡的哀愁。
那女子正拿着折扇轻轻拂面,似在聆听旁人议论时政。
“咱们大殷朝日益腐朽,如今贤才都难以出头,民生凋敝,真不知谁还能扭转局势。”
一名男子低声叹息。
“哼,区区一介文人,怎敢如此妄言?”
话音刚落,那名女子却不慌不忙,目光平静地看向他,声音清冽:“家国衰颓,总归需有人挺身而出。
若众人皆不敢言,如何期望有所改变?”
苏子恒闻言,不由对她生出几分敬意。
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子,却有如此不凡见识,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