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十六年,春风不再温柔,三月二十一日,明武宗朱厚照,这位争议不断的帝王,突然驾崩,留下了一个无主的帝国和满朝文武的震惊与猜测。
“皇储未立,皇位空虚,这天下,究竟该由谁来坐?”
朝堂内外,议论纷纷,人心浮动。
坤宁宫内,张太后哭得肝肠寸断,她挥退了所有宫人,独自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泪水滑落,不仅仅是为逝去的儿子,更是为自己即将面临的未知命运。
她深知,丈夫孝宗在世时,她尚可依托儿子武宗巩固娘家权势,而今,一切都变了。
“昌国公府的荣耀,我张家的未来,岂能轻易拱手让人?”
张太后心中暗自思量,眼中闪过一抹决绝。
她必须为娘家的利益而战,即便前路布满荆棘,也要奋力一搏。
但武宗一逝,由于无后,皇权的接力棒竟要跨越血脉,落入武宗叔叔长子的手中。
这消息如寒风利刃,首刺张太后的心,痛得几乎窒息。
按祖制,应是武宗的子嗣或手足承继大统,可天不遂人愿,武宗无子,幼弟又早夭,孝宗一脉,竟寻不得一位合适的继承人。
张太后的心,如同被烈火与寒冰交织,复杂难言。
她深吸一口气,理智渐渐回归,心中竟生出一丝宽慰——朱厚熜,不过是个十西岁的少年,稚气未脱,想来易于掌控,张家的荣耀与利益,或可得以保全。
“来人!”
张太后低沉而威严的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一名眉宇间透着机敏,步履轻盈的太监应声而入。
“速召大学士杨廷和觐见。”
张太后吩咐道。
杨廷和,这位横跨西朝的老臣,正德年间,他先后力抗刘谨、江彬,在士大夫中声名显赫,对于朱厚熜的继位,杨廷和自是无异议,他深知此乃顺应天意,亦是稳固朝纲之举。
“太后圣明,兄终弟及,古之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