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书中的那个少年人被告知要变卖他一切所有的,这就是条件,并且他知道天堂是值得的,也确信这里的真理,所以应该去如此行,然而他“忧忧愁愁地走了”(太19:22)。
如果他不晓得他离弃的是福乐,他大可不必忧愁,可是他知道救恩的协议没有达成,他知道协议的内容是什么,但仍然留在以前的光景中,选择继续享有他丰厚的家产。
他这就是继续待在自己悖逆知识的状况中。
第二种人,基于相同或类似的原因,他们推迟他们的悔改。
这样的人,处在持续的糟糕状态之中,他们知道自己必须悔改;他们承诺一会儿就悔改,也下了决心要悔改,可过了不多时候,他们就又喝的更加醉醺醺了;因此,他们宣称,在他们得以进入恩典状态之前,他们必须得完成一种恩典之工(悔改);又因他们无法兑现他们的悔改,就不会更多承诺悔改,但他们又不知道,在没有这一工作的情况下他们如何可以得救。
与此同时,他们断定自己己在糟糕的状态中如此之久,因此现在应该停下来休息无须继续努力了。
当人知道了自己现状所应得的咒诅,随后却说“我虽然行事心里顽梗…却还是平安”(申29:19),这人的罪极其严重,因此神的忿怒“要向他发作,如烟冒出”(20节),而且神在那里说祂“必不饶恕他”。
第三种人,是沉沦、破产的宣信者,他们要么在行善实践和宣信(他们认为这些是救恩的必要条件)上跌倒,要么继续假冒为善地传扬着他们的宣信,这样他们就只会继续处在悖逆知识的恶况中。
他们曾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却又回头吃他们吐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相当坦率,承认自己堕落的事实,知道自己目前的状况是非常悲惨,却仍一如既往的生活。
这样的人要怜悯,却是在最危险的状况中被怜悯。
扫罗背弃信仰,也残留着些许坦诚,他祈求撒母耳为自己向神祷告,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