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委会十分喜悦,当场决定同年12月2日--8日在天津河北公园再次展览。
日方渡边晨亩等观后甚喜,并邀请徐世昌、黎元洪等政界要人,带画莅临现场。
日方目睹中方举办的展览会博得如此的好评,没有在岛国举办,真实后悔,又加妒忌、恨哪!
日方带着竞争的心理,在没经过组委会商量下,违背当初约定,把第二次日华联合绘画展览会的时间提前了一年,即1922年,由日方在岛国首都主办。
1922年4月,张大帅、张少帅(学良)率领奉军首扑燕京,中方只有金城、陈师曾等三名画家赴日。
日方起初觉得中方无人参展,没有想到金城等三人带来吴昌硕、王一亭等大家佳作400余件,其质量、数量远超日方,让满心喜悦的日方,大煞风景。
1922年,王至诚和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李苦禅,同时考入国立燕京美术专科学校,成为时任燕京美专的校长郑锦的得意弟子,分别专修华夏国画、西画,开始探索“中西合璧”改革华夏国画之路……“我和李苦禅加紧王羲之《兰亭序》的临摹与创新,准备一起参加下一届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
王至诚滔滔不绝地讲到这里,己经醉了七分了。
安峨听得津津有味,伸手在王至诚的眼前轻轻地摆了又摆,意思是你王至诚不能再喝了。
“一醉方休,不醉不归。”
王至诚摇晃着酒香荡漾的杯子,说:“李白酒后诗百篇,右军醉酒千眼(年)一帖,你想参加这样高规格的书画展,喝酒--!”
“我和你都不能再喝了!”
安峨白净的脸庞被酒烧得透红,有所不解地说:“1922年5月在东京举办第二次展览会,按照轮流坐庄,隔年一次的约定,1924年应在华夏国……倭国也太霸道了!
不是欺负我华夏无才子吗?”
王至诚紧握着拳头。
“问题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