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27章 (第1页)

第27章

符秉入京那日,雪止天晴,阳光罕见地洒落在宫城屋檐上,映得鳞瓦如鳍,城墙如刃。

他身穿旧甲袍,不挂佩剑,仅带一名从骑,不上驷马,不进前殿,径直入了宫中北角的留宾斋。

这里是接待未带正式请旨却有封存旧籍的勋臣之地,规格不高,却意味独特。

他没急着拜访任何一方,而是静坐了一整天。

等皇上先开口。

紫宸殿内,汉武帝翻看着由内侍送来的入京记录。

纸上赫然写着:前辽东都将符秉,于辰时抵京,暂居留宾斋。

他放下奏本,沉吟道:他不去东宫,也不去三皇子府

内侍低头:是。

汉武帝冷笑:老狐狸。

他望着殿外渐亮的天空,语气不动.情绪:

去传太常卿、卫尉、御史大夫,入殿小议。

我不见符秉,但我让他知——我在看。

与此同时,东宫内。

刘据来回踱步,眼中隐约焦躁:

他进了京,却不见你,也不回信。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杨洪闭目养神,半晌才睁眼:

他等皇上先发话。

他若先来东宫,就成了‘归附’,对他自己无益。

他若去三皇子府,又成了‘站队’,更是死局。

而他现在什么都不做,就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

刘据眉头紧锁:那我们怎么办不能一直等吧

杨洪平静摇头:

不能动。我们动了,反而显急。

只需做一件事——

在御前案上,摆一份他熟得不能再熟的东西。

刘据一怔:什么

杨洪笑了笑:边军旧制·辽东策。

入夜,太常卿上奏,请皇帝重修边军分册,理由是:

旧策颁布十五载,制调多废,新兵难承旧训,拟由前辽东都将符秉入策补记。

汉武帝看着这封折子,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模糊的笑。

杨洪果然还是先出手了。

他不派人请,不设宴迎,只在公事上动一笔。

这一笔,不软不硬,不动不拒。

既然你们都等朕先动,那朕就偏不动。

他放下折子,淡淡吩咐:

叫符秉明日卯时进殿议策,列席,不入谈。

看他自己要不要说话。

第二日,卯时未到,符秉已整衣于殿外候命。

这一刻,他知道,他的命运再次悬在朝堂的一丝目光里。

他不是来归附谁,他是来确认——谁,值得托付。

紫宸殿上,汉武帝只让他列席,不召问,不赐座。

太常卿捧卷而讲,言词温和,实为铺垫。

直至一位年轻校尉提问:边军调补之策,书中不详旧例,是否应由当时主将补录一节

众臣一静,目光齐齐转向符秉。

他低头沉思片刻,缓缓站起。

启奏陛下。

汉武帝面无表情:讲。

臣以为——辽东旧策,应予修订。但非补书,而应另设‘东策附注’,注明调补制与边屯章法。

昔年辽东之乱,皆因边策挂空、调令不续。书不全,则兵心不齐。

请陛下允臣入东策案,补注旧制。

话音落下,殿中诸臣齐震。

这不是一次表达意见。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