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32章 (第2页)

“你们所谓的琉璃,其根本,无非三样东西!“

“一,石英砂!“

“二,纯碱!“

“三,石灰石!“

一连串陌生的名词从秦源嘴里冒出来,听得下面的老工匠们云里雾里,如同在听天书。

秦源也不管他们懂不懂,自顾自的讲着。

从原料配比,到高温下的化学反应,再到成型后的物理特性。

他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讲述着超越了千年的基础化学原理。

这场“技术研讨会”,开了整整一个下午。

工匠们从最初的茫然,到中间的困惑,再到最后的将信将疑。

他们听不懂那些复杂的道理,但他们能看懂秦源脸上那种绝对的自信。

侯爷,似乎真的知道怎么凭空造出琉璃来。

理论讲完了,接下来就是实践。

格物院里最好的窑炉被腾了出来,按照秦源给出的配方,第一炉原料被送了进去。

所有人都紧张的盯着窑口,连秦源也不例外。

然而,当炉门打开,所有人都失望了。

坩埚里,只有一坨黑乎乎,满是气泡,像牛粪一样的废品。

失败了。

彻彻底底的失败了。

格物院里沉寂了几天,外界的风言风语就传了进来。

“听说了吗?定远侯想人造琉璃,结果烧出了一炉粪蛋!”

“我就说嘛,他一个侯爷,哪懂什么烧窑的门道,之前都是运气!“

“这次把皇帝赏的宝贝都搭进去了,看他怎么收场!”

面对失败和流言,秦源却异常的平静。

他仔细检查了那坨废品,又回想了一下整个流程,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

纯度。

这个时代获取碱的方式,主要是草木灰。

而草木灰里的碳酸钾含量不仅低,杂质还特别多,这才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

“不能用草木灰了!“

秦源做出了判断。

他提笔画下几张图,叫来几个心腹。

“你们带上人,去这几个地方。

记住,要找这种,在盐碱地上,能天然结成的晶块,像霜一样的东西。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纯碱!“

他派人去找的,是唐代真实存在的天然碱矿。

在等待原料的同时,实验并没有停止。

第二炉,失败。

第三炉,又失败了。

连续的失败,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

格物院里的气氛,也从最初的期待,变得有些压抑。

但秦源毫不在意,他每天照旧来格物院,要么是改良窑炉的结构,要么就是跟工匠们探讨控温的细节。

他甚至还有闲心,躺在他那张标志性的逍遥椅上,喝着茶,看着工匠们一次又一次的把废品从炉子里拖出来。

他那副云淡风轻,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姿态,比任何动员和训话都管用。

侯爷都不急,我们急什么?

只要跟着侯爷干,总有成功的那一天。

这种坚定的态度,像一根定海神针,牢牢稳住了所有人的心。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