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111章 (第1页)

蓝田模式的成功,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很快就变成了滔天巨浪。

这浪头,最终还是拍向了朝堂。

贞观十九年的冬日,长安城飘起了第一场雪。

太极殿内,炭火烧得很旺,可气氛却比殿外的风雪还要冷。

新晋的监察御史李义府,手持象牙笏板,朗声出列。

此人年纪不大,却以言辞犀利、不畏权贵闻名,是朝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臣,弹劾蓝田郡公,秦源!”

一语既出,满殿皆惊。

弹劾秦源?

如今的秦源,圣眷正浓,功高盖世,谁敢去触这个霉头?

李义府却面不改色,声音铿锵有力。

“臣闻,圣人治国,不与民争利。

然秦源所为,已呈垄断之势,实乃与万民争利!”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诸公,条理清晰地罗列出三大罪状。

“其一,定远钱庄,以利诱之,吸纳民间之金银。

长安城内,多少家传数代的钱铺、当铺,因此门可罗雀,几近倒闭。

此非与小贾争利乎?”

“其二,蓝田工厂,以水力驱动,日产布匹、铁器万千。

其物价廉,其质精良,令城中无数手工作坊之匠人,生计断绝。

此非与工匠争利乎?”

“其三,秦源以郡公之尊,总揽盐、铁、布、钱,衣食住行,无所不包。

财富汇集于一人之手,富可敌国。

长此以往,国之利脉,尽归其手,民间再无昂首之商贾,此非与天下人争利乎?”

一番话,掷地有声。

殿内,鸦雀无声。

许多之前对秦源心怀不满的旧派官员,此刻都暗自点头。

李义府这一手,太高明了。

他不谈秦源的功绩,只谈“利”。

在“士农工商”这个鄙视链根深蒂固的时代,“与民争利”,是一顶谁也戴不起的大帽子。

就连之前力挺秦源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此刻也选择了沉默。

因为李义府说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事实。

新事物的诞生,必然会冲击旧有的秩序。

龙椅之上,李世民的面色看不出喜怒。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秦源。

“秦卿,你有何话说?”

秦源出列,神色平静得像一潭古井。

他没有反驳,没有辩解,只是躬身一礼。

“陛下,御史所言,句句诛心。

然事实究竟如何,非臣一言可辩,亦非御史一言可定!”

“臣,恳请陛下,允臣在蓝田县,举办一场‘经济民生公开质证会’!”

“届时,臣恭请李御史、京兆府的官员、长安城所有受影响的商贾代表、以及普通的百姓代表,一同前往蓝田!”

“是非曲直,孰利孰弊,届时,当着天下人的面,一一质证明白!”

这番应对,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不在朝堂上逞口舌之利,反而要把事情闹大,请所有人去现场看?

这是何等的自信,或者说,是何等的狂妄?

李义府微微一愣,随即冷笑。

他自认抓住了秦源的死穴,占尽了道德大义,去哪儿辩,他都稳操胜券。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