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这句话的昭岚很不甘心,但又不得不顺着赵启越的话音去说,赵启越沉吟道:“如今冬枣和银花都指认怡妃,宫人们也确实瞧见小林子与银花私会,那么怡妃的确有嫌疑,无法洗脱。”
想起昨晚他说过的那番话,昭岚啧叹道:“难道真如皇上所猜测的那般,这是惠妃做的局?”
提及惠妃,赵启越的眸中闪过一丝轻藐,“她没那个城府,多半是有高人指点。”
只这一句,昭岚瞬时了悟,这位所谓的高人,大抵指的是太后。
平日里昭岚也曾观察过,在她的认知中,惠妃仗着身份贵重,连皇后都不放在眼里,面对不喜欢的人,惠妃也不会掩藏情绪,时常噎人。
这般将情绪写在脸上的人,的确不像是能想出来这种阴招的,那就很可能像赵启越所猜测的那般,是太后给惠妃出的主意,既能对付怡妃,又能挑拨她和皇上的关系,这一招还真是够狠的!
“一箭双雕,果然高招!”
他没点明,昭岚自然也不会刻意提及太后,只随口问他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
“证据摆在那儿,皇上不能不处置怡妃,然而梁将军才打了胜仗,皇上若是处罚他的女儿,似乎说不过去,的确是两难。”
昭岚故意这么说,其实是想切断赵启越的后路,但凡她不提,他就该主动提及了。但若她提了,他反倒不好再拿梁观山的军功说事儿。
果不其然,此话一出,赵启越明显不耐,“上阵杀敌的确值得敬仰,但若人人都仗着家族的功劳而在后宫胡作非为,那还了得?家族是她们的倚仗,但却不该成为她们仗势欺人的帮凶!
朕说过会给你一个交代,若不惩治怡妃,便是令你心寒,但若罚得太重,梁将军又要心寒,皇帝需要平衡前朝与后宫,当真是头疼。”
昭岚暗自思量着,赵启越杀伐果断,向来有主见,他什么麻烦事没见过,又岂会因为这点小事而在她面前诉苦?
但他却故意在她面前说出他的苦衷,那就说明其实他内心不太想重罚怡妃,只是碍于要给她交代,所以才会为难。
说到底,他对梁观山还是有所顾及的。其他的老将拥兵自重,仗着有军功便在朝堂上拉帮结派,而梁观山不参与党派之争,赵启越肯用他,就是想将他培养成完全忠于皇权的将领。
昭岚心里清楚,梁观山之于赵启越的意义是什么,而她这个妃嫔,也就在他有兴致的时候,才会陪伴关怀,一旦涉及到朝局,他率先考虑的还是朝臣,而不是她。
这样的认知很残忍,但却是事实,他已经暗示表态了,她若是再要求严惩,便是让赵启越陷入为难的境地,但若就此轻饶了怡妃,她又不甘心,毕竟这是难得的报复怡妃的机会。
不论怡妃是真凶还是被污蔑,她对昭岚的伤害是事实,昭岚不可能再对她心软,但她又不能忤逆赵启越的意思。
左右为难的昭岚苦思片刻,灵机一动,“我倒是有个主意,但我只是随口一说,皇上若是觉得不妥,可别责备我。”
“私下探讨,但说无妨。”
有他这句话,昭岚也就无所顾忌,放心的道出她的解决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