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杰自然也知道这两点可以锁定战局的优势,所以他才会突发奇想的将只能算中型的高速帆船改装成了炮艇,然而这种改装也只有大中华船务集团才能搞,因为其他势力包括欧洲的那些国家,就算他们拥有了高速帆船也不成,他们没有南都那种火炮,那种极限射程已经超过五公里的火炮。
倒不是说五公里就是南都能够做到的火炮的最远射程,如果用重量适合的实心炮弹,南都军工厂还能进一步的提高火炮射程,但是方杰并不要求继续提高射程。之所以方杰认为继续提高射程已经没有多大意义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其一就是视线问题,在雷达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所谓的超视距攻击是没有意义的。人在大海上,哪怕是眼神最好的瞭望手带上最好的望远镜爬上主桅上的吊斗里,在风平浪静晴空万里的情况下最多也只能看到大约十五公里之外,也就是说,在海面上的极限距离就是十五公里,而且还是在一切理论值都符合的情形之下,实际上这个数字会大大缩水。在缩水的情况下真正的视距攻击也就是一半左右。
哪怕能够看见了,让一群炮手如何去瞄准在他们视线当中仅仅是一个点的目标?对这样一个目标发动炮击,除了浪费danyao之外又有多大的意义?
至于说第二个原因在于火炮技术本身的确还没有达到后世的那种程度,如果要想进一步提高火炮的射程就只能在炮弹身上下功夫,提高膛压的结果就是不能使用装药弹头,也就是其他势力所谓的开花弹,只能使用实心铁弹,虽说铁弹对于木质船只来说破坏力也颇为惊人,但终究不会比开花弹更好使。
介于这两种原因,方杰才不让军工厂生产射程更远的火炮,而是让他们将精力集中在基础性的研究上,譬如说提高炮身的耐用性和稳定性,降低火炮炸膛的几率等等。
所谓“厚积薄发”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基础工作夯实了,机缘到的时候,一些高级的东西就有可能呈现出喷发状态。
为了不至于让青云心中留下什么“梗”,方杰还是耐着性子将橡胶可能给集团带来的好处详细的说了一说,如此一来青云也觉得跟古拉买的生意很划算了,而方杰还通过谢思乾透露给古拉买一个信息——如果古拉买能够弄来橡胶树苗的话,当然前提必须是或者橡胶树苗,那么方杰可以出一个让古拉买满意的价格。
“可是我们弄到橡胶树苗的话,应该在什么地方种植呢?”青云赞成弄橡胶树苗,毕竟有鱼不如有渔,只是从方杰口中听到的“亚马逊丛林”简直就跟魔鬼之地一样的恐怖,存活在那种地方的橡胶树,在大明周边真的可以存活么?而且青云心中还有另外一个疑惑,她是读过书的人,也明白什么叫做“南橘北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