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那位公义刑罚罪人的神,说不上爱。我对他隐存忿怒;我恨他,因为可怜的罪人,在律法和悲惨恐惧下生活,不但被原罪毁坏,还要受福音折磨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路德阁下说的。”
诺兰用了一段马丁路德的名言作为开场白,向方杰简单的讲述了一下这位在后世被称为仅次于康拉德阿登纳的伟大的德国人的生平。
马丁路德并非是戴着光环落地的神灵,虽然他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艾斯莱本,但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只是因为社会商业方面发达带动了工业发展,故其父亲汉斯路德转而成为矿工,其后居然发家当起了一个小矿主,再后来上升为城市的议会会员。而其母亲玛格路德则是个英雄母亲,一辈子生养了九个孩子,马丁路德是第八个。
1483年11月11日,对,就是在后世华夏那个重要的“节日”里,马丁路德接受了洗礼,并以当日的圣人圣玛定(马丁)命名。其后的一段时间一直住在曼斯费尔德,也就是他父亲那座铜矿的旁边。
“这么说来,人家天生就是富二代啊。”
方杰摇了摇头,果然,投胎是个技术活。
“连贵族都算不上。”对于方杰的感慨,诺兰一点都在意,作为一个到大公爵家庭出生的他,眼中根本看不上一个铜矿主的家庭。
但家庭环境对于马丁路德的成长肯定是有巨大影响的。首先要说,他幸而有一位严格而充满爱心的父亲,同时也有条件给家中九个孩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马丁路德被送到大城市就学。
不过小地方铜矿主在大城市就什么都算不上了,即便是马丁路德的出生也不能让他在大城市里单纯的学习,为了维持就学时的经济需要,马丁路德和他的同学们共组了一个唱诗班,在富有人家吃晚餐的时候,让主人们享用丰盛晚餐之时,边聆听孩童诗班唱圣诗。
而这样的付出也得不到货币的汇报,仅仅是为了吃主人用餐过后剩下的菜肴,只有运气极好时候才能拿到一些小费。
之后路德进了一所有名的大学学习法律,看似前途似锦,毕业后可在皇宫谋得一份差事,后半辈子就可高枕无忧了。但就在此时他却正想着如何才能蒙上帝的喜悦呢。
就在一次的暴风雪当中,在祷告中他经历了神的保佑,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到修道院中当修士,放弃法律的学习。而在修道院的学习中,其内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平安,在他请益他所在的这所修道院院长之后,路德得到许多的属灵上的鼓励与支持,同时也完成了神学博士的学位。并在之后被派到威登堡任圣经教导的工作思想更趋成熟,终于在1517年为赎罪券的争论,在教会界做了一件惊动宗教界的大事。
“赎罪卷?”方杰皱了皱眉头,他对这玩意儿有一定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