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因为风格的原因,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大多喜欢使用排桨船。虽说排桨船也有排桨船的优点,可其本身是有着一个完全无法弥补的弱点——抗浪能力。
如果是在地中海这种基本上可以算是“风平浪静”的海域,那么排桨船的这种缺点几乎可以不算成缺点,但无论是从非洲往南还是从红海波斯湾进入印度洋,就必须要面对几米甚至是十几米高的海浪。
在这种海清下,排桨帆船的缺点就会变得异常明显,甚至会成为他们致命的一个弱点。这也是为什么多年以来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舰队始终没有去染指印度洋的原因,不是他们不想,关键是因为他们缺乏适合在印度洋全天候巡逻的战舰。
欧洲六国的战舰是可以胜任这些海清,倒不是说他们的战舰性能就一定全面超越了排桨帆船,只能说在面对高浪海情的时候,欧洲人的战舰适应性要好的多,可问题是奥斯曼人没法让欧洲六国给他们造战舰,这是欧洲六国明确拒绝的事情,甚至就连暗中为奥斯曼帝国提供技术上的援助都是不可能的,一旦被教廷知道就绝不仅仅是掉脑袋这么简单,搞不好那就是真正的株连九族,全家死光的节奏。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奥斯曼帝国到目前为止仍旧将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对于其他海域的扩张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他们也没有研究新式战舰的那种动力。
直到克里斯托弗找上门来,希望合作,而且展示了大中华集团在火器方面的成果,的的确确是引起了奥斯曼帝国高层的重视,这才决定将势力范围向东方扩展。
对于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来说,驾驶着排桨帆船进入印度洋无疑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不过这个问题并不算严重,因为克里斯托弗那边已经承诺,等到这些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舰队抵达卡里卡特之后,他将会负责提供适合在印度洋和东南亚作战的战舰。
世界上当然是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便以东印度公司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关系,克里斯托弗仍然也不会免费提供这些战舰,换而言之这些战舰一旦交易的时候,要么就是奥斯曼帝国用真金白银跟东印度公司采购,要么就是用别的利益来进行兑换。
以奥斯曼帝国如今富裕的程度来说,无论双方是以哪一种方式来进行交换,最终东印度公司肯定都不会吃亏。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当方杰将远胜于这个世界的军事产品弄出来的时候就意味着他迟早会成为那些庞大势力的目标,这是毫无疑问的,想要保住这些宝贵的果实,就需要方杰和整个大中华集团不懈的努力,甚至是因此而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吕宋,是方杰选定的集团总部,为了保证这个总部将来不会再轻易的被人攻击,除了给沿海架设上足够数量的火炮之外,还需要大量的战舰来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