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中京道西南部的北安州位于古北口以北,是挡住金军进攻南京道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金军陆续攻占辽国中京道的许多州城后,败逃的辽军纷纷退避到了北安州,复聚于辽国四军大王萧干的麾下。
北安州本是五代十国时期,辽国为了安置北迁的汉人而修建的一个城市。
此地介于中京大定府与南京析津府之间,有许多陶瓷匠人聚居于此,城外修建了许多官窑、民窑,乃是辽国有名的陶瓷出产地。
因为陶瓷生产和买卖,北安州虽小,却是一个富庶的城市。
然而随着数万辽军败退于此,北安州的宁静被打破了。
为了拱卫南京道,四军大王萧干收拢整顿各地的败兵,紧急加固了北安州的城防,欲在此地坚守待援。
在北安州的东门城墙上,悬挂着三颗面目狰狞的人头。
那三人正是在金军偷袭中京大定府时,并未抵抗就放弃了中京大定府,带兵逃到北安州的三个契丹族将领。
萧干初到中京道时,对管内诸将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对于丢失高州、恩州的辽军将领,都没有治罪。
可是,在萧干亲自领军出征时,这三个留守中京大定府的契丹将领却轻易丢弃了自己防守的城池,害得萧干腹背受敌,大败亏输。
此时萧干收罗了不少溃军,为了整肃军纪,就拿这三个临阵脱逃的将领开了刀。该站采集不完全,请百度搜索'',如您已在,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