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工作。
急诊室的灯光格外刺眼,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开始了紧张而高效的抢救工作。
时间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漫长,每一秒都如同度日如年。
终于,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母亲的生命之火被重新点燃。
母亲被转入了阜外医院二楼的监护室,接受了长达二十一天的严密监护。
在这段日子里,母亲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才艰难地度过了危险期。
每一次医生的报告都牵动着父亲的心,而每一次好转的迹象都让父亲的心中燃起希望的火花。
接下来的两个月,是母亲与病魔抗争的艰难岁月。
虽然心脏状况逐渐稳定下来,但半身瘫痪的现实却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她。
她失去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连简单的穿衣、吃饭都变得异常艰难。
这巨大的打击让她的情绪变得极度低落,时常会默默地流泪。
她的泪水,如同无声的控诉,诉说着命运的不公。
医院出于对患者安全与管理的考虑,不允许家属陪床。
这无疑给父亲的照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父亲没有退缩,白天,他是母亲最坚实的依靠,细心照料她的每一个需求;夜晚,他则只能坐在小板凳上,伏在母亲的床边小憩。
那份疲惫与坚持,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为之动容。
他的身影,成了医院里一道不变的风景。
为了能在医院陪伴母亲,父亲不得不每隔三天就提交一次申请。
每一次的审批都像是对他意志的又一次考验。
但他从未放弃过,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母亲最大的依靠和希望。
他的每一次出现,都给母亲带来了安慰和力量,让她在病痛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