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期间,年轻人内心充满困惑:他想起在战场上那种清晰的敌我界限,而现在面对的却是看不见的对手。
但他始终记得爷爷的话:"做人要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他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踏踏实实地工作。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年轻人亲历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过程。
他见证了社会的巨大变迁,也经历了改革中的起伏跌宕。
这些经历让他明白,和平年代的建设同样需要战场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1960年,工厂的形势更加严峻。
原材料短缺,设备老化,工人们的工资也开始拖欠。
年轻人看到,一些老工人开始偷偷摸摸地找别的出路。
但他选择留下来,因为他觉得对不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
那时候,工厂里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有一次,年轻人因为提出降低生产指标的建议,被扣上了"右倾保守"的帽子。
会议上,一些人对他进行批评,说他丧失革命干劲,甚至质疑他的战斗英雄身份。
面对这些指责,年轻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回想起在朝鲜战场上,战友们互相支持的情景,而如今却要面对同志们的质疑。
但他没有退缩,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实事求是,空喊口号不能解决问题。
"一天晚上,年轻人的老战友李强来找他。
李强己经当上了市里一个工厂的副厂长。
"老弟,这些年不容易啊。
"李强叹了口气,"现在上面的指标一个比一个高,我们这些当领导的也很难做。
"年轻人点点头:"李哥,我总觉得我们现在像是在打仗,但看不见敌人在哪里。
"李强沉默了一会儿说:"也许敌人就在我们自己心里。
那些不切实